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习作是写《我的乐园》。你的乐园在哪里?你最喜欢在那儿干什么?这个乐园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快乐?该如何描绘你的乐园呢?又该怎样构思?怎样落笔呢?别急,今天,我们一块学习运用“总——分——总”的结构巧写《我的乐园》。
首先,我们来了解下什么是“总——分——总”的结构。
"总——分——总“”是一种文章构段的方式之一,在阅读或写作文章的时候我们常用于解析文章结构。所谓的“总”就是总起或总结文章,对文章作总结性说明。第一个“总”是第一段的总起文章,先总的写出或者总的交待出所写的都是谁。后面的“总”是总结全文,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,作最后的小结,或呼应主题,处于文章的最后一段。而中间的“分”是指分写,从不同方面展开叙述文章事件的各个方面,处于文章第二段至倒数第二段。
其次,我们来探讨“总——分——总”结构在该篇习作中的运用。下面是一位同学运用“总——分——总”结构写的《我的乐园》:
我的乐园
如果要让我用一个词去形容我家的小卧室带给我的感觉,我想只能用这个词来形容——快乐。(文章开门见山,点明题旨,写小卧室给“我”带来了快乐,总起文章。)
我家的小卧室是我心爱的玩具的家。(分叙的方面一)小卧室不同于其他卧室,里面除了一张没人睡的小木床外,剩余的地方全放着纸箱子和塑料筒,里面装的不是家里的日常用品,而是我杂七杂八的玩具,虽然看起来有些破败陈旧,但在我心里至高无上,犹如黑暗中闪闪发光的宝石,珍贵无比。我视我的玩具为该卧室的主人。爱屋及乌,因爱玩具,更爱上接纳她的小卧室了。
我家的小卧室是我最快乐的家。(分叙的方面二)每当我学习累了或遇事烦躁时,心里第一个念头就是去小卧室找我那些“小伙伴”玩耍。我先从玩具箱中拿出各种玩具,针对不同的玩具,构想好故事情节。接着小心翼翼地摆开它们,并给他们起好名字。然后分派任务,用手,加上自己的语言帮助他们完成任务和交流。一个人就这样自言自语,自导自演玩得不亦说乎。可往往有些事情玩过头了,就会带来不愉快。有一次,我太贪玩了,忘记写作业,被爸爸妈妈臭骂了一顿。虽然我在小卧室挨骂了,但我并不讨厌这里,相反我更喜欢他们了。因为它更多地陪我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时光。
我家的小卧室是锻炼我整理东西的场地,助我成长。(分叙的方面三)记得以前我在小卧室玩玩具后,不懂得收拾玩具,地面上总是一片狼藉。有时是因懒,但更多的时候是没有这种意识。有次,妈妈回家后看到我的“杰作”很生气,一边责怪我,一边教育我,告诉我玩完玩具后,一定要合理收拾它们。比如,积木就应该放在积木盒中,不能跟其他玩具混装。这样你下次找玩具时就好找了。通过那一次的教育,我每次玩完就主动按类整理它们,并把这种好习惯带到日常生活中。小卧室因我细心的打理变得更整洁了,自己的小书包里的笔和本子也因合理的整理,笔进了笔盒,所有的本子占一块,所有的课本占一块,看起来非常整齐,找起来也容易多了。生活中我成了整理能手,时常受到他人的表扬,心里比吃了蜜还甜。
这就是我家的小卧室,也是我的乐园,我爱她。(总结全文,呼应主题,抛出中心思想。)
点评:这位同学的习作《我的乐园》,就是运用了“总——分——总”结构,使文章层次分明,条理清楚,是篇较好的习作。“总——分——总”这种写作结构方式易于掌握,适用性较广,对这种写作结构方式,应好好学习,运用,推广,研究,深化。